这一年,二十年的赋税,对于朝廷来说,其实不过只是一个小数目而已,但是对于最底层的百姓来说,很有可能是救命的,特别是在灾年的时候,能少交一个人的赋税,就能多养活几个人了,这才是百姓真真在在受益的,最实在的利益。
这个军属的政策是前所未有的,这样政府红印的红册子,和读书人考上秀才和举人的红册子,是差不多的,也就是说,但凡你家有一个从军的,有了这个红册子,就是整个家里的荣誉。虽然没有实质性的受益,但是却极大的满足了百姓的荣誉感。让百姓知道,从军打仗不是去送死的,而是和秀才一样,可以为家族带来荣誉,去博前程的。
朱恒飞的这个政策一出,在军营里面,在整个北方,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,不少士兵和士兵家属,流下了感动的泪水。虽然身在边关,随时有上前线打仗的可能,随时都可能丧命,但是若是能为家里人带去荣誉,谋取福利,就算是让他们每天抛头颅,洒热血,他们也是甘愿的。
当然,这个军属政策只在祁城周边,朱恒飞的十城封地有用,超过这个封地,就不属于朱恒飞管了,朱恒飞也爱莫能助。虽然在这政策公布之前,他送了一份奏折去宫里,但是也仅仅只是告知父皇这件事而已,在他的封地里面,他有绝对的自主权,但是出了他的封地,就是朝廷的事情了,要父皇全部推广实行,才行。
这么好的政策,自然有不少人心动,特别是在缺少粮食的北方,从军之后,不但有丰厚的月银,还能免一人的赋税,着实让人十分心动,毕竟军营的月银,可比去外面务工的月银,高了一倍还不止,而且从军的年龄越久,月银就越高,虽然危险性是大了些,但是如此高的利益,还是十分让人心动。
但是,祁城毕竟才刚刚换了一个主事的人,对于新政策,有多人心动,但是却依旧持着观望的态度。直到朱恒飞迅速将在营的二十万大军,重新详细记录在册,制作了红册子,一一送到了这些士兵的家人手中,那些观望的人这才真正相信。
一时间,自愿从军的人数迅速上升,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就增加了两万,后续还有不少,从远地方赶来的,还在路上的人。
不过,朱恒飞也不是什么都收编入伍的,这些人在登记信息之前,会有大夫检查,但凡是身体有疾,或者是有缺陷的人,是绝对不会收的。还有家中只有一个儿子的,也是不收的,毕竟这个时代,还是十分注重传宗接代的。
与此同时,军营中那些因战事受了重伤的,或者残疾的,不能再继续参战的,也清除了一部分,给了一些抚恤金,将人给送回去了。